矗立在中轴线上
你比所有的建筑都伟岸堂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你和我的每一位恩师一模一样
年代即将竣工的图书馆
从校门口的古树浓荫
到积石堂的摩天洪钟
我引颈顾盼,一路向东
这正是校园里太阳初升的地方
这正是黄河奔流而去的方向
年轮造型已是传奇
谁又能说得清你的高度和体量
现在我记忆最深的还是
沉溺这里的四度春秋
37年过去仍常常心驰神往
年建成平方米图书馆楼
作为一座图书馆
你把天文地理分类排列
你把古往今来铅印线装
更多的是厚重得啃不动的砖块巨著
天书般让我望而生畏的辞章
但我就是喜欢攀爬这里的书山
喜欢沿楼层的台阶拾级而上
喜欢这里有温度的书桌座椅
喜欢这里定时开启的灯光
所有这点点滴滴,都已积淀成
有纪年的深邃,无边界的宽广
上世纪70年代的图书馆
此刻,我依然看到许多
排队入座专注自习的稚气同学
于是我想起了我的那块占座布垫
蓝白格子的粗布外套
厚厚方方的一块毛毡
母亲缝制时我就紧盯在跟前
针脚要密走线要直拉链要平整
结实轻便美观舒适与众不同
那是一件何其珍贵的助读工具啊
在这里与我值守相伴四年
想起它,我竟泪湿双眼
年5月,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项,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面积达平方米(简称中心馆)
还记得那个暑假
我跟着图书馆詹老师修补破损书籍
书角书内每一点褶皱蜷曲
要用湿巾小心抚平压展
书皮书脊每一点损毁散裂
要用胶带锥线粘修完整不露破绽
虽然我忙于修补,无暇翻读
但我竟那样痴迷于触摸书本时
陈墨的气息软酥的手感
其实那只是一次普通的勤工俭学
可这独特的经历
意外丰富了我的知识我的人生
它甚至让我懂得
立德树人要从珍爱书本开始
深耕学海与先哲对话
最重要的是敬畏和虔诚
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年晨钟暮鼓薪火相传
致敬,积石堂
作为一名母校学子
我膜拜的灵魂从未走远
人物介绍
冯诚,男,汉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年进入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年7月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年12月——年12月先后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甘肃分社、湖北分社、江苏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冯诚从事新闻工作32年,有丰富的策划指挥和一线采写经验。组织指挥过“三西”扶贫开发、三峡大坝建成、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昆山“8.2”大爆炸等数十次重大战役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获省部级新闻奖项30多项,近百篇稿件得到中央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有效推动实际工作。出版有新闻工作专著《镇版报道的气质养成》《闻道初新》,诗集《我决定,慢下来》。散文《低于人间米深处》于年10月获第二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特等奖。年曾获全国爱国主义主题朗诵诗征文奖,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新华社新华书画院副院长,书法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书法报》《人民画报》《香港大公报》等数十家报刊。
来源|《读者原创版·兰大人》第五期文字|冯诚
图片|兰大官微
编辑|王欣怡
责任编辑|梁聪聪主编|尚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