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5.1工期目标

本项目合同工期为天,计划于年3月10日开工,年7月31日竣工。

为保证工期,在施工过程中,设以下时间控制点:

5.2进度计划

该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完成时间及总体进度计划见附件“山东农业大学多功能体育训练馆工程总进度计划”。

第六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6.1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

该工程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业主提供的条件。同时也考虑了现场场地狭小,并且该工程位于学生宿舍区的实际情况,布置钢筋加工场地和混凝土搅拌场地时,在方便施工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施工总平面将根据基础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修施工阶段三个施工阶段的特点进行布置。基础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修施工阶段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分别见附图。

6.2施工总平面图的内容

6.2.1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置执行公司CI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6.2.2在施工现场篮球场的东侧建设单层活动房作为甲方、监理、项目部现场办公室,总建筑面积为m2;在篮球场的南侧建设库房60m2、水泥库m2。钢筋加工场、模板加工场、木工棚和砂石料场及搅拌台建于篮球场的西侧。另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在东大门的北侧紧贴围墙建设门卫室14m2,管理人员值班室14m2,实验室28m2,项目经理部食堂28m2。在东侧紧贴围墙建设工人值班室m2。现场厕所利用原有位于东北角的厕所。工人生活区在场外租用。水电加工厂设在东侧工人值班室前。在东大门的南侧按中建CI形象设计的有关要求布置相应的图牌。

6.2.3施工现场的围墙用红砖砌筑,根据业主的要求,南侧靠近篮球场和东侧靠近女生宿舍楼处围墙高3.0米,北侧围墙2.0米,西侧利用原有围墙。围墙的布置按公司的CI要求,并根据中建CI形象设计书写有关内容。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在校园内临近篮球场处东侧设施工出入口,作为材料、人员进出通道。道路利用原有的水泥路面,路7M。以防止进出车辆污染路面,在出入口处设冲洗槽;另为保证现场排水通畅,道路两侧须设明排水沟。

6.2.4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在南侧7-11/A-F轴线间设一台塔式起重机。供东楼和西楼的垂直和水平运输,北侧部分区域塔吊无法覆盖,采用人工进行水平运输。装修阶段,在南侧7-11/A轴线和东侧P-Q轴线处各设一座井字架供东楼和西楼垂直运输。

6.3施工现场临水和临电布置

6.3.1施工现场水源位置由建设单位指定。临时用水线路主管路采用DN50管,支管采用DN25管。

6.3.2施工现场电源位置将根据建设单位指定。根据现场实际用电量计算,在电源处设置一个一级箱,另在生活区、施工区和加工区各设置一个二级箱。

6.3.3施工现场临水临电布置见附件:施工现场临水临电平面布置图。

第七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7.1测量放线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该工程以训练馆主楼北面文化路南侧人行道为0.m为基准标高,以文化路中心到训线馆北外墙皮18m且水平方向和购物中心平行的线为基准线。工程开工前,测量人员应对场区原始数据进行全面校核。报业主、监理签字后作为施工测量依据方可开工。

放线采用轴线交会法和极坐标法,放出主轴线位置。

7.1.2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点的测设

施工前对测量仪器在国家指定的计量单位进行校核,超过检验有效期限的不准使用。

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桩建立矩形控制网,利用仪器将控制桩引测到基坑周围的地面或原有建筑物上,并对控制桩加以保护以防破坏。

控制点引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标准高程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要求位置固定准确,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网布设:首先根据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利用仪器将控制桩引测到基坑周围的地面、围墙或原有建筑物上,并对控制桩加以保护以防破坏。详见测量控制轴线图。

根据控制点利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施工层上。由于测站的增加会导致误差积累,加上仪器本身的误差,对中定向误差及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控制线弹好后需在楼面上架经纬仪进行检测修正,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平差处理。

为保证建筑物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核算与外业校测。

7.1.3高程测量和垂直度控制

1)由于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非永久性点,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均经鉴定合格)传递至场内控制桩上,作为永久性水准点。并以此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及各层楼板上来控制层高。

2)本工程±0.以下按外控法埋设轴线控制桩及加密控制桩。当本工程施工到±0.00以上,利用内控法从一层楼板开始,随着结构层的升高,在楼板两头分别留×的方洞,用线坠将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施工依据。结构施工测量平面图见附图。

3)对场内设水准点,每间隔一定时间须联测一次,以做相互检校。对检测后的数据须采用电算并做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4)误差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93:

(1)轴线位移3mm,砼柱垂直度允许偏差3mm。

(2)层高测量允许偏差3mm。

5)仪器:

(1)瑞典产AGAN全站仪。

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

(2)德国产自动安平水准仪DS。

测量精度为1mm/km。

(3)激光垂准仪、经纬仪、钢卷尺

7.1.4沉降观测

7.1.4.1本工程的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依据设计图规定,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埋设。将特制的螺栓套筒,预埋在指定位置,观测时将螺栓头拧进。如上图:

2)沉降观测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基坑周围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不少于三个水准基点,与图纸上给出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一要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地基基础施工规范》上规定,基础做好之后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必要时委托具有国家资格证书的测绘院,按照上述方案来完成此工作。

3)观测成果提供沉降成果表、时间、沉降曲线图,并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反馈测量结果。

7.1.4.2周围建筑的沉降及护坡的位移监测

本工程东侧为一座三层建筑,西侧为普通住房,开工前必须要充分了解临近原有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及地质资料,以便做好基坑开挖设计,保证周围建筑物(尤其是西侧书店)的稳定性。

在土方开挖时,在东、西两侧近邻的建筑物外墙上各设置沉降观测点两个,在挖土期间定期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上报业主、设计、监理。在护坡顶面埋放标尺块,间隔20m埋放一块,基坑开挖前测量一次初始值,土方每开挖一步,观测一次,全部挖完后每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以保证基坑及临近建筑物的稳定,土方回填后结束。

7.2土方工程

7.2.1土方开挖

本工程西楼(训练馆)采用柱下梁式基础,东部多功能厅采用独立基础、基坑开挖范围为68.5×78.5,部分土方开挖深度为-5.m,大部分开挖深度为-4.m。由于开挖深度较大,并且地梁较多,并且考虑该工程的地质特点,为方便施工,整个工程全部采用大开挖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探测情况,地下水在-5.m以下,所以不须要考虑降水。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机械开挖→人工清槽→布钎点、针探→验槽→地基处理→复验

该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机械运土、人工整修边坡进行。开挖按1:3放坡进行,利用1台反铲挖土机与8台自卸汽车配合将土方运至场外指定地点,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30cm为止,剩余土方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底板外施工操作面为30cm。施工时,应做好坡顶处理,坡顶不得堆土,在坡顶1m范围用砼硬化处理,同时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边坡。考虑待地下基础、地下室完成后,立即回填。土方开挖施工重点在西楼1轴线与A~4/y轴区域。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可见,西楼①轴线到自来水公司围墙的距离只有3.0m,土方开挖无法放坡,必须对边坡进行支固,支固措施见附图,详细施工方案另外提供。

打钎、验槽:按基础平面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打钎所用钢钎直径为25mm,钎长2m,穿心锤重量为10kg,落距为mm。打钎时将锤拉起使其自由落下,严禁摔锤。钎杆每打入土层mm记录一次锤击数,分五次打入土层1.5m深,钢钎起出后经验槽后方可进行灌砂。打钎完闭,会同甲方及有关单位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如需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案及具体施工应抓紧时间安排。

土方开挖平面图、土方开挖机械行走路线图、地基钎探孔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7.2.2土方回填

施工工艺流程:基槽清理→检验土质→配料→分层铺摊、夯实→分层取样试验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回填土均须外购,根据当地的地质特点,为加快施工进度,考虑以级配砂石回填。回填前应先对自然级配砂石的级配进行测定或根据砂和碎石(或卵石)进行试配以保证级配满足规范要求。级配砂石的粒径应在20—50mm之间,其含量应在50%以内,并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应小于5%。

回填前,填方施工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等杂物;除去表面松散、软弱土,并且无积水。回填前还应对基础、预埋管线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办好隐检手续。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

当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作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放坡或阶梯形比例为1:2。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

基础回填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为mm左右,最优含水量为15—20%,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振夯压要作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压。夯实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夯实时,掌握好级配砂石的含水率;每层夯实后及时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试验,干土质量密度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填土。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房心回填土时,应两侧均衡回填,遇暖气沟处加支撑,以免挤偏基础墙身,注意与水电专业配合,做好地下设备管线,以免重复开挖。

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素土历实,不允许以级配砂石回填,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为避免破坏防水层,在有防水的地方不得以级配砂石回填,应根据图纸和规范要求回填素土或灰土。素土或灰土回填前,应测出素土和3:7灰土的最大干重和最佳含水量,并按压实系数,求出施工时的控制干容重。

干容重合格率不能低于90%,不合格干容重与控制干容重之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7.3模板工程

本工程结构砼达到清水质量标准,尤其是框架梁和柱。这就要求在模板的设计、选型、加工、安装、拆除、养护、倒运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负责、爱护,从模板上为清水砼提供保证。

模板拟采用散拆、散支,为了综合利用科大项目的材料,降低成本,基础及地下结构模板拟采用12厚竹胶板,地面以上宽度大于的柱、高度大于的梁及游泳池侧壁模板采用18厚竹胶板,其它梁、柱、楼板拟采用12厚竹胶板,尺寸×,木方和钢管做纵横龙骨,对拉螺栓,顶板支撑采用钢管。

模板加工场地和堆放区设置在现场南侧。12厚模板主要从科技大厦项目部挑选质量较好的。

7.3.1基础模板的设计

底板侧模:由于采用大开挖以及本工程没有设计柔性防水层,利用现场的材料,底板侧模采用12厚竹胶板做模板,采用钢管斜撑支顶的方式支模;独立柱基础采用12厚竹胶板做模板,采用钢管吊模方式支模,详见附图。

7.3.2游泳池模板设计

1)游泳池的施工缝留在板底以上mm。这样可保证施工完的楼板和墙体混凝土交接处的阴角平滑,竖直。墙体阴角采用特制的角模可以和墙模采用企口拼接整体。

2)为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游泳池墙模板采用18厚竹胶板,采用对拉螺栓支固,但对拉螺栓处须作防水处理,并做好防锈措施。墙模板的支设方法,详见附图。

7.3.3顶板模板

顶板模板采用12mm厚覆膜竹胶板,采用立杆间距×新型碗扣式脚手架早拆支撑体系。

顶板竹胶板搁栅采用50×50木方

,×

木栅作托梁,采用早拆养护支撑。模板接缝内粘贴海绵条,铺粘胶带纸。弹放钢筋档位线,隔墙板线,保证钢筋及隔墙予埋铁位置正确。

按规范规定起拱:两端支撑的粱或楼板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3/1,悬臂粱、悬臂板起拱高度为L/。

满堂脚手架搭好后,根据板底标高先铺设主龙骨×木方,间距,再铺设次龙骨50×50木方,间距,然后铺放板模。

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即可拆去部分模板和顶撑,只保持养护支撑(砼强度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为依据),直到混凝土强度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顶板模板见下图。顶板模板拆除后,应立即检查,把粘着的胶带纸撕掉,将板面清理干净。

拆除竹胶板应小心进行,避免折断,撕裂,拆下后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分区分规格存放,以备使用。

7.3.4柱模支法

柱模的安装顺序是:安装前检查─→模板安装─→检查对角线长度差─→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整体固定。

本工程柱子的截面形式比较多,方柱模板主要采用竹胶板,截面宽度在以内的采用12厚竹胶板,截面宽度在以上的采用18厚竹胶板;圆柱采用定型木模板。安装前要检查模板底部砼面是否平整,若不平整应先在模板下口处铺一层水泥砂浆(10~20厚),以免砼浇筑时漏浆而造成柱底烂根。柱模下面应留设清扫口。柱箍采用f48钢管,竖向间距下部mm,上部mm。柱子的支模采用满堂红脚手架支设,搭设脚手架时,同时考虑梁及顶板模板支设须要。

7.3.5梁模支法

梁模安装顺序:复核轴线、底标高位置—→支梁底模(按规范规定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与相邻梁板连接固定。当梁高小于mm时,梁侧可用支撑楼板

模板的水平钢管顶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斜撑,当梁高大于mm时,增加对拉螺栓固定。

7.3.6模板的拆除

拆模时砼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不承重的模板(如柱、墙),其砼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害时,方可拆除。

(2)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下表所规定强度时拆模:

表中所指砼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

7.3.7施工缝处理

梁、板、墙施工缝处用双层钢丝网或木方封堵。注意施工缝留置必须与梁、板和墙的轴线垂直,不得留斜茬。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在下次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不得留有浮浆和松动的石子,并浇水湿润。

注意:

梁板施工缝、后浇带两端的支撑,应保留至该处膨胀砼补浇完成并达到拆除强度时,方可拆掉。

根据施工经验,游泳池的后浇带除按图纸要求施工外,为确保质量,还应增加钢板止水带。

7.3.8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砼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就位的位置,柱、墙模板垂直度和平整度及梁、板标高,准确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是否准确无误,模板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支撑是否牢靠,接缝是否严密。

2)梁柱接头处是模板施工的难点,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砼的外观质量,此处采用三阴角膜。

3)所有模板在使用前都要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漏涂,拼缝应粘贴海绵条。

4)砼施工时安排木工看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凡与砼接触的面板都应清理干净。

6)模板拆除必须经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7.3.9质量要求

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基本项目:板缝宽不大于1.5mm。隔离剂漏刷面积基础不大于1cm2,每件梁柱cm2。

允许偏差项目:

轴线位移基础为5,柱、梁和墙为5,标高为±5。

截面尺寸基础为±10,柱、墙和梁为+4、-5。

每层垂直度为3。

相邻两板高低差为2。

表面平整为5。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为3。

预埋管、孔中心线位移为3。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移为2,外露长度为+10、-0。

预留洞中心线位移为10,截面内部尺寸为+10、-0。

有关本工程柱、砼墙、早拆体系、梁柱节点模板、楼梯模板等支设示意,详见附图。

7.4钢筋工程

7.4.1材料

进场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标识牌及出厂合格证、试验单、外观无起皮、无裂缝、无老锈及麻点,外观数据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按炉罐(号)及直径分批见证取样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Q、Q钢材及加倍取样后仍不合格的钢材,不得用于工程,应立即按程序退货。

钢材的验收必须有监理参加,复试资料报监理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等可疑点,及进口钢材还应进行化学分析试验。

材料进场后要分批、分规格堆码整齐,并有标识牌,防止生锈,严禁踩踏,严防污染。

预应力钢铰线也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复试。

7.4.2钢筋的加工

圆盘钢筋采用冷拉调直,Ⅰ级钢冷拉率控制不大于4%较宜,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4.3钢筋的焊接

梁的纵向钢筋Ф14及以上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柱纵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Φ14及Φ14以上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

1、钢筋闪光对焊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当钢筋直径超过上表规定时,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当钢筋端面不平整,应采用“闪光一预热—闪光焊”。

连续闪光焊的烧化留量应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严重压伤部分加8mm。

闪光-预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一次烧化留量、预热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预热闪光焊的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mm,预热留量应为1~2mm,预热次数1至4次,每次预热时间1.5至2S间歇时间为3至4s,顶锻留量4至10mm,随钢筋直径加大而增加,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1/3。

当接头拉伸试验发生脆断,或弯曲试验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尚应在焊机上进行焊后热处理,每次通电加热及间歇时间为3s,热处理温度-℃,随后自然冷却,如此时仍不合格,需进行钢材的化学分析和专项试验。

钢筋熔槽帮条焊接头,用于20mm以上直径的钢筋,钢筋间隙10-16mm,角钢(帮条)边长40至60mm,长80至mm,焊缝余高不大于3mm,角钢与钢筋加焊1至3层,焊缝应饱满、平整,引弧后连续施焊防止未焊透、气孔和夹渣。

闪光对焊的各项参数根据气温、钢筋的性能及碳、硫等元素的含量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所以正式焊接前,必须进行试验,确定各项工艺参数。试件检验合格后,方可大批量的施工。

3、钢筋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接头两钢筋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中心错位偏差不大于0.1d,也不得大于2mm,中心线偏折不大于4度。冷轧带肋筋严禁采用焊接接头。

7.4.4钢筋焊接接头施工前要作充分的施工准备

1、焊工要持证上岗

2、焊剂和焊条必须有合格证、质保书、受潮的焊条和焊剂要在至℃温度下烘干,重复使用的焊剂要除去杂质。

3、批量生产前先要以设计好的技术数据进行试焊。试件抗拉、抗弯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7.4.5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钢丝扎牢。

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交叉点全部扎牢外,其余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筋的交叉点需全部扎牢。

梁和柱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垂直错开设置。

钢筋焊接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密箍区内,在35d长的断面内(且不小于mm),接头数不能多于受力钢筋根数的50%,受拉构件不能多于25%,且同一钢筋不应有两个及以上的接头数。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该在最大弯矩处。

设搭接接头长为L1,则在1.3L1区段中,绑扎接头数不应大于钢筋根数的50%。

受力钢筋横向最小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cm。

主次梁钢筋交叉排列、墙柱插筋定位示意详图-20

7.4.6钢筋保护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按下表执行(mm):

为了保证负弯矩筋的上保护层不大于上表要求,负弯矩钢筋必须以马凳和撑铁支起,马凳制作钢筋不小于Ф12,撑铁直径同受力钢筋,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大于1.5m。

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本工程所有保护层均采用高强砂浆垫块控制。施工期间严禁踩踏钢筋。

7.4.6质量要求

对焊接头弯折不大于4度,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无横向裂纹及烧伤,焊包均匀。

电弧焊接头: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弯折不大于4度,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缝厚不小于0.05d,宽不小于0.1d。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缝、气孔、夹渣和咬边。

电渣压力焊接头: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焊点均匀,无裂纹及烧伤。

允许偏差项目(mm)

7.4.8安全技术

1、钢筋加工机械的动力线布置符合总平面图,采用TN-S制,一机一闸一箱,在负荷端接过载保护器,动作电流小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0.1S。

2、电焊工配发面罩、手套、绝缘鞋等劳保用品,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3、焊棚设在通风处,并与易燃易爆品的距离不小于15m。

4、钢筋工高空作业,吊运钢筋时,防止钢筋及工具坠落,在高空校直钢筋时,防止钢筋断裂而造成人员坠落。

5、作好安全交底及安全检查,随时纠正违章。

6、班前班后及操作时间随时做好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增强安全生产后劲。

7.5混凝土工程

7.5.1现场砼搅拌

7.5.1.1现场砼搅拌站的建立

砼搅拌站建立在交通运输方便、场地开阔、距离各单位工程路线适宜的场地上,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规划来进行布置,集中砼搅拌站由两台JS搅拌机,砂石料斗各一台,一台砼输送泵,一个水泥库组成,搅拌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即通过计算机设定砼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搅拌过程中砂石、水泥、水等材料的用量,确保砼质量的稳定。根据施工经验,两台JS搅拌机每小时可生产60立方米,考虑各种因素,每小时可完成的砼量为35立方米;游泳池底板砼每次浇量为立方米,浇筑最长时间20小时,完全能保证砼的正常供应。

7.5.1.2原材料的要求

原材料的使用按《物资控制程序》执行。

1)水泥:

严格水泥采购,每次交付水泥时应连同测试证书等一块交付,其中标明数量、运输符号索号、交付日期以及代表样本的最新测试结果。各种不同强度等级水泥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域内,且不应在同一次浇灌过程中使用。水泥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水泥不超过使用期。

2)细骨料与粗骨料:

选用石子、砂子,大小须符合各种混合物的需要。石子应且具有良好的形状,细长或片状的石粒不可多于百分之十,质地坚实牢固;砂子的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为泵送的须要,本工程石子选用10-30mm的碎石。

3)掺加粉煤灰

为充分利用水泥活性,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掺加一定比例的Ⅱ级粉煤灰。

4)外加剂的选用

为满足低水灰比和泵送要求,除预应力梁外,均选用NF-4高效减水泵送剂,以改善砼性能。

因为混凝土的浇灌主要在高温季节施工,并且本工程的混凝土标号较高,对C40以上的混凝土掺入一定比例的缓凝剂。

因为预应力梁的张拉要求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以进行,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缩短张拉时间间隔,预应力梁混凝土浇筑时,可掺入一定比例的NF-2高效减水泵送剂。为防止预应梁张拉时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中可掺入一定比例的微膨胀剂。

根据设计要求,游泳池底板及侧壁混凝土以及后浇带中,掺入一定比例的PNF防水剂。

7.5.1.3砼搅拌及现场运输

砼搅拌熟练工人进行操作,砂、石采用装载机上料,散装水泥预先置入现场设立的水泥罐中,通过搅拌机微电脑严格按试验配比控制各材料用量,外加剂等采用人工上料,外加剂用量严格过秤。

砼搅拌时间对于一般砼不少于90秒,对于抗渗砼适当延长,确保出料的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易于泵送。

7.5.1.4现场砼计量管理

现场砼搅拌站设立实验室,实验室设专职实验员一名,以随时检查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情况。对于雨天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跟踪检测,以便根据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对于砂石含泥量,根据材料进场实际情况除按批量抽检、送法定试验室检验外,现场将随时抽样检查,含泥量超标的砂石坚决不能使用。含泥量大的砂子进行过筛,石子进行冲洗,石子冲洗在使用前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好的石子经检验合格后,单独堆放使用。

严格按标准留置砼试块及抗渗试块,试块由实验室进行标准养护,养护到期的砼及时送法定实验室检测,根据不同单位工程、不同使用部位严格建立台账,并履行监理见证手续。

7.5.1.5现场砼搅拌质量控制措施

①严格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向试验室提交有关砼标号及原材料,严格按要求首先由试验室确定配合比,现场对配合比加强复核,确保砼的强度等级。

②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进场的材料必须由齐全的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等质保材料,并经复检合格,严禁不合格的材料使用。、

③根据季节特点,编制特殊季节施工措施。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确保高温、雨季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砼的质量。

④加强质量监督制度,严格按配合比上料,施工中随时抽查配合比执行情况。

⑤加强试验计量工作,严格执行试验计量管理制度,按要求做好施工工程中原材料的检测,做好砼试块的留置及养护。

⑥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写好砼施工日记,做到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对砼强度及时评定,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

⑦建立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一切影响砼质量的问题坚决处理。

7.5.2砼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检查模板及其支撑。

请监理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填好验收记录。严格执行砼浇灌令制度。

检查砼浇筑设备的完好性,铺设砼泵管,用钢管搭设砼泵架至建筑物后,用钢筋焊接支架架立泵管,泵管弯头处要将其固定牢固。

填写砼搅拌通知单,通知搅拌站所要浇筑砼的强度等级、塌落度要求、配合比(抗渗要求等)、搅拌量、浇筑时间。尤其要注意初凝、终凝时间要求和砼供应速度要求。

浇筑砼板时,应铺好跳板。跳板应支在预先做好钢筋架上,不得铺放在钢筋网片上。跳板应具有一定宽度,方便工人操作安全,待混凝土浇到一定位置,随浇随撤掉钢筋架。

7.5.3砼泵的布置

砼泵的布置应方便泵管的走向,泵站要搭设站棚,围挡严密,砼泵应坐在泵坑内,防止污水扩散,污染环境。同时也降低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污水经二级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7.5.4砼的泵送

1)采取地泵一台、备用一台。

2)泵管铺设:

(1)泵机出口要有不小于10m的水平管,并用钢管搭设,支架支撑。

(2)90度弯头曲率半径要大于1m,并在弯头处将泵管固定牢固。

(3)垂直泵管在向上输送时,应在每层楼板处,将泵管和予埋件固定牢。

7.5.5砼的振捣

柱、墙、梁砼均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厚度不能大于振动棒有效作用长度的1.25倍。移动间距不能大于振动棒的有效作用半径。楼板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和振捣手的设置,按每一次砼的施工方案进行。柱上口及梁板交接处,在砼沉陷后,水泥初凝前要进行二次震捣。

7.5.6砼的养护

1)柱、墙、梁拆模后喷以养护剂养护。

2)楼板要保证在浇筑后覆盖薄膜7昼夜内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

3)防水砼湿润养护14昼夜。

7.5.7试块留置原则

每一施工段的每一施工层,每一班组,不同强度等级的砼每m3(包括不足m3)取样不得少于一组标养抗压试块。并根据实际需要留置适量同条件养护试块,并放置在结构件边进行自然养护。

抗渗试块的留置:每立方米留两组抗渗试块。其中一组标养,另一组同条件养护。

预应力梁填灌的水泥浆:至少设置两组试块。

7.5.8砼的施工管理

采用自动搅拌站生产砼,控制计量精度,砂、石、水泥供应渠道相对固定,严格按照砼的工艺要求控制砼的品质。

推广水泥裹砂石砼,采用砂+石子+70%的水搅拌湿润其表面后再加水泥,增加对砂、石的包裹造壳,后再加30%的水,使砼获得好的稠度,改善砼的稠度、泌水性、可泵性。

为保证砼的可泵性,选择适宜外加剂,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严格控制砼的原材料质量,选择好的采石场所生产的、级配良好的碎石,严禁使用强风化石,砂中含泥量不得超标准。

重审采购员、施工员、质检员的职责,严格按照《物资控制程序》把好材料进场关、砼搅拌关。检查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发生问题时,实施质量一票否决。

7.5.9砼的养护:要保证在浇筑后14昼夜内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砼二次抹压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加一层麻袋片进行保湿、保温养护,保证砼内外温差25℃。通过测温了解砼温度变化情况,利用微机绘制温度曲线,温差超过要求时,采用增加覆盖来提高砼表面温度,以降低温差。

7.5.10砼浇注高度及施工缝留置

不同砼强度等级的结构,施工缝应按照规范留置,不得使低强度的砼流到高强度结构件内。

7.5.11质量要求

允许偏差:

轴线位移基础为15,梁、柱和墙为8。

标高层高为±10,层高为±30。

截面面积基础为+15、-10,柱、梁和墙为+8、-5。

柱、墙垂直度每层为5,全高不大于20。

表面平整为8。

7.6钢结构工程

因目前没有提供有关钢结构图纸,有关施工方法将另提供施工方案。

7.7预应力工程

7.7.1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预应力砼框架梁跨度大(36m),自重大(约t/根),梁高大(h=2.2m),并考虑到预应力筋张拉前楼板的荷载,也会传给框架梁,因此预应力框架梁支模时,支撑结构要经过验算,以保证安全。对底层的支撑必须做好地基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陷。

梁底模板起拱高度为主跨长度的0.50/00—10/00,即18—36mm,预应力框架梁侧模板先安装一侧,然后绑扎钢筋,并安装波纹软管,经检查无误后再安装另一层模板。

预应力框架梁的侧模板和楼板模板在预应力经张拉前全部拆除,框架梁的底模及支撑在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孔道灌浆强度达到M15之后方可拆除。

7.7.2砼浇筑:

预应力框架梁的砼强度为C50,为了提高早期强度,满足工期与张拉强度的要求,砼中掺加高效减水泵送剂,为了防止张拉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中可掺入一定比例的微膨胀剂。并多留置一组砼同条件试块。砼浇筑过程中,振动器不得触及波纹管,以免损坏波纹管而引起漏浆堵塞孔道。同时要注意梁端振捣密实,以免张拉时预埋钢板凹陷而引起质量事故。

为了防止波纹管漏浆而引起孔道堵塞,砼浇筑后立即用通孔器通孔,以保证孔道畅通。

7.7.2穿束及张拉:

采用后穿法穿束,预应力筋配置为4束8ΦJ15钢绞线束,两端张拉。张拉顺序如图所示:

甲、乙两台千斤顶分别设置在梁的两端。第一阶段先在H、Q、V、2/Y轴线梁一端张拉各2束(50%),再在R轴线两端张拉与N、X轴线一端张拉各4束(%)。第二阶段先在H、Q、V、2/Y轴线梁一端张拉各2束(达到%),再在H、N、Q与V、X、2/Y轴线梁另一端补拉至%。

7.7.4孔道灌浆:

预应力筋张拉后要立即灌浆,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应有足够的流动性,流动度为—mm,水灰比为0.4—0.45。

灌浆要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要排气通顺,在孔道两端冒出浓浆并封闭排气孔后继续加压至0.5—0.6N/mm2。灌浆顺序先灌下层孔道。

7.8脚手架工程

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脚手架。在基础施工中,外脚手架支设在基槽土层上,地下结构完成后,由于时间紧迫,回填土来不及施工,地上结构施工又不能等回填土工序而停工,此时,外脚手架采用斜撑的方式,既可以不影响地上结构施工,又不影响地下基槽的回填,带基槽回填完成后,再搭设正式的外双排脚手架,满足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需要。搭设示意见图-22

外架采用φ48*3.8双排钢管脚手架,立管横距为1.5m,纵距为1.5m,横管步距1.2m。建筑物与脚手架内杆距离0.4m。设置双层脚手板。按照要求,架体在框架柱处同浇筑后的框架柱固定,每隔5根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连续设置。脚手架外满挂密布网。

7.8.1脚手架设计要求

(1)设计几何尺寸立杆纵距La=1.5m,内立杆离墙距离0.40m,小横杆端头离墙距离0.1m。大横杆步距h=1.2m,小横杆间距0.75m。连墙杆横距Lw=4.4m,纵距hw=4.8m。

(2)结构作业时,只有一个作业层,装修作业时,上下同时作业,按两个作业层考虑,作业层上铺脚手板,同时设两道防护栏和挡脚板,脚手架顶层设防护栏杆高1.5m。作业层允许施工荷载〈2KN/m2。

(3)脚手架搭设高度26.5m。

7.8.2脚手架构造要求

(1)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准隔步设置或遗漏或没拧紧。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步距内,与大横杆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40cm)。

(2)上下大横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内,与相邻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50cm)。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四侧和外侧,以减少立杆的偏心受载情况,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脚手架总长度的1/,且不大于50mm。

(3)小横杆应贴近立杆设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上下层小横杆应沿立杆左右侧布置,不得远离立杆设置,以改变构造的受力状况。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小横杆。

(4)连墙件用Ф48*3.5钢管,一端与预埋钢管扣接或抱紧框架柱,另一端与脚手架立杆用扣件扣紧。

(5)护栏和挡脚板分别用Ф48*3.5钢管和5cm厚20cm高的脚手板。

(6)剪刀撑从脚手架转角起全面沿架高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宽6m(4跨立杆),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度~60度,斜杆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中间还要增加2-4个扣接点,与之相交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小横杆的伸出部分上,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接点的距离不大于20cm,最大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50cm。

(7)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要大于10cm,以防杆件滑脱。

(8)脚手板满铺于操作层,内立杆与结构边缘间应铺一块脚手板,脚手板与立杆或大横杆用8号铁丝绑扎牢固,脚手板不足时应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横向脚手板间不留空隙。

(9)安全网应随脚手架搭设及时在立杆内侧全封闭满挂,不留空隙,系绳要及时系牢,上下左右两片网应相互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作业层下面应满挂水平安全网。

7.8.3脚手架搭设

(1)搭设作业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依次向两边逐根立起第一根立杆,并与扫地杆固定—立起3-4根立杆后,装设第一步大横杆,并与立杆固定—安装第一步小横杆,并与立杆固定—校正立杆的垂直和平杆的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前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交圈,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和地基情况,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每隔6步假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在装设连墙杆后拆除)--按第一步作业程序和要求搭设第二步、第三步--随进程安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装设作业层的小横杆、铺设脚手板和栏杆、挡脚板、挂立网防护。

(2)第一根立杆应按接头错开的要求采用长度不同的钢管。

(3)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小于mm。

(4)作业层栏件和挡脚板设在立杆的内侧,栏件接长应符合对接或搭接的要求。

(5)脚手架搭设质量、检验方法和要求:

立杆垂直度:H=20m,允许偏差+50mm,吊线和卷尺。

步距偏差:+20mm,纵距偏差:+50mm;横距偏差:+20mm;

大横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偏差+20mm。同跨内外大横杆高差+10mm;用水平仪检查。

(6)在西侧搭设两个上下马道,在东侧搭设一个马道,供施工人员上下使用。马道与脚手架连接牢固。马道宽1.5m,设休息平台,宽1.5m,坡度1:6。四周满挂安全网,设一道踢脚板,马道上有放滑条。

7.8.4脚手架拆除

(1)拆除作业按搭设作业的相反程序进行,遵循自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按照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

(2)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3)拆立杆时,应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大横杆、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4)连墙杆在其上部杆件拆除完毕后(伸上来的立杆除外)后方能拆除。

(5)松开扣件的平杆件应随时撤下,不得松挂在架上;

(6)拆除长杆件时应两人协同作业,以免单独作业时出现闪失。

(7)拆下的杆件应调运至地面,不得向下抛掷。

(8)运至地面的杆配件应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码放,当天拆当天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