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限塑令:越限越多的塑料污染“死结”)
年,平均每小时就有万件快递发往全国。国家邮政局3月27日发布的《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亿件,日均快件处理量超1.7亿件。
这些快递使用了大量胶带、包装袋等塑料包装制品。根据绿色和平等三家环保组织去年发布的报告,快递行业在年消耗胶带总长度超过亿米。这些塑料胶带可以缠绕地球近圈,年这个数字还是圈。
随着居民消费场景的日益丰富,塑料垃圾的战场已经逐渐转移到互联网,电商、快递和外卖行业成为了主战场。为解决这些难题,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项新政也被称为“新限塑令”,以区别于年推出的“限塑令”。
据央视财经报道,旧版限塑令执行的八年中,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共节约了亿个左右,平均计算下来每年节约87.5亿个。但是,仅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塑料袋约亿个,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增量远超减量。
塑料越限越多,成为一个难解的“死结”。
屡败屡战
改革开放至今,限塑令前后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政策执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争议。
年,铁路上首次使用塑料快餐盒,因为便利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受到青睐。但大量的白色餐盒被丢弃于铁路沿线,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是限塑令的最早版本。
不过,如何对待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政策后来出现过摇摆。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其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一次性发泡餐具重新合法化。不过,今年的新限塑令又再次将其拉入黑名单。
禁止、松绑政策交替,容易导致限塑效果反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义祥此前撰文称:“由于塑料垃圾管理的问题十分复杂,有关塑料管理的相关法规需要反复论证,出台需要十分慎重,尽可能避免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声势浩大的全民限塑运动,出现在年后。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次年5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及工商总局公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这两项专项文件被人们称为“限塑令”。限塑令中,最为重要的政策有两条: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即日常所说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二是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零废弃联盟由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和公众代表共同发起,致力于推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团队在工作中发现,政策推行后,大型超市和连锁店执行效果较好,但集贸市场仍是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重灾区。过去12年,各地执法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针对集贸市场开展治理行动,但市场上的不合格塑料袋总是“春风吹又生”。
“年,我们调查发现很少有集贸市场使用达标塑料袋,当时还提出哪个环保组织能把一个集贸市场从不达标转成达标,将给予1万元奖励。”限塑联合调查组发起人姚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没有人敢接下这个任务,都认为不可能完成。
经过四年努力,姚佳和志愿者们调查了全国多个集贸市场,推动多个市场使用达标塑料袋,同时塑料袋减量相当可观,估算能节省万个塑料袋。不过,姚佳团队调查覆盖的范围,相比整个中国的集贸市场数量而言,只是沧海一粟。以上海市为例,全市就有菜市场家,微型菜场上千家。
“中国有这么多的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店、流动摊贩等,环境监管部门要想对塑料袋使用实施有效监管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更何况,一些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屡屡玩猫捉老鼠的把戏,明着使用收费塑料袋应付检查,暗地里却免费提供不合格塑料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讲师杨立民撰文称,集贸市场等场所存在执法监管不能的问题。
“政府部门的责任规定不清,例如环保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住建部门等在塑料垃圾管理的职责没有清楚的划分,导致监管责任难以落实。”邓义祥认为,过去相关规定过于抽象,多为原则性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惩罚措施较少,不易在实际中执行。
政策失效早就引起了决策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