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套子分离细胞,用胶带发现石墨烯结构获诺

中科公益爱心 http://www.txbyjgh.com/axhd/m/1975.html
许多天以来,乔治·帕拉德博士寝食难安,苦于不能分离细胞,他的生物实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一天晚上,乔治·帕拉德的女朋友过来玩,扔给他一盒避孕套,估计是要准备战斗。可是,乔治当晚并未去开房,而是鬼使神差地进了实验室,取出避孕套,灌上溶液,做起实验来,直到凌晨。第二天他竟发现细胞分离了,还得出了近乎完美的实验数据。他女朋友有没有因此而提出分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培养皿的边缘长了一些白色的毛,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那是他不小心滴进去的鼻涕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现象,并由此发现青霉素,最终摘得诺贝尔医学奖。六年前,英国科学家安德烈和克斯特亚因为发现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初,他们用尽各种高端手段都没能得到单层碳原子薄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用胶带撕扯石墨片,却意外地获得了成功。科学家与科学发明,就像两个人的相遇,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巧遇上了。那也没有别的办法解释,只好说,这就是缘分。缘分如此神奇,的确颇有意思,给人们琐碎而又乏味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可是,那些浪漫的故事和真正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差距,正像是美女照片之于她本人。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不过是一种文学上的修饰。其实,既不存在妙手,也没有偶得之。任何佳作,必定是作者长时间地呕心沥血,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从量变到质变,必然会出现的产物,科学家的发现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人的学问、气质、见识上去了,写起文章来,宛如每天起床刷牙一样轻松自如。在某一个清晨,他起来上厕所,坐在马桶上,半小时写完两千字发给编辑,然后一字不改地被发表出来。那是一篇关于品味美食的散文,被大众奉为经典。旁人瞧见了,以为他有神助,再演绎一下,以讹传讹,最后的版本变为,一个幽灵深夜强行塞给他一部小说,然后,作品就在那里了。偶然的灵感只是表象。那么,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习惯,是他通宵写稿流了不少鼻血,是他曾经被拒稿一千次而掉了大把大把的头发。偶然背后的辛酸,从来不为人知。要想抓住各种偶然,必然需要持续不断地用心与努力。至于别人的美好传说,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对了,开头那个关于套子的故事是我杜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