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3号员工曾蜗居城中村月薪1000块每

来源:金融界网站可能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年左右的时候京东还叫京东多媒体,那时候刘强东刚刚搬到硅谷电脑城对面的北大资源楼,在那儿接连租下了三个办公室:、和。巧合的是,百度的李彦宏也是年的时候在北大资源楼租了两个小房间开始创业。年,一个微胖的小伙儿背着行囊,兜里揣了不到块钱,从锦州买了绿皮火车的硬座一路晃悠了10几个小时来到北京,在北大资源楼里转了好几圈找到了。从刘强东打开房门第一次看到这个还带着旅途疲惫的少年郎,到现在,快19年了。据说在京东工作五年的员工叫“大佬”,工作十年的叫“超级大佬”,那在京东度过十九个年头的怎么论才合适呢?采访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汇,一直到落笔的一瞬间我才想明白,他是“职业京东人”。他叫Peter,京东3号员工。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有着双重的特质,在时尚和传统、进取和保守、张扬和稳重之间博弈,既钟情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又貌似恪守着一些规矩。拼了12天靠自学攒出了京东多媒体网页在年出版的《创京东》一书里清晰的描述了刘强东和京东崛起的偶然和必然。年春天,“非典”阴影笼罩着大江南北,从北京到广州街头人影寥寥,依赖客流量的零售业受到重创。当时中关村所有电脑都在降价,京东多媒体采购的多块钱一台的高端雅马哈刻录机(当时市面主流产品是多元一台)没了买家,全部积压在办公室里。21天,京东损失了多万,而且当时传言纷纷,都说非典得要半年、一年时间才能熬过去。刘强东害怕员工感染病毒,把京东多媒体的12个柜台全关闭掉,一部分员工在高速公路封闭前离开了北京,另一部分则留在了办公室,老刘给他们做饭吃,Peter就在其中。据他回忆,虽然上市之后老刘也在美国的家里亲自下厨一起庆祝那个里程碑的时刻,但是在他的脑海里,忘不了的还是在出租屋的阳台上,老刘做饭忙活的样子。“你们把东西备好,老刘直接过来做还是他一人全部包办呀?”我问。“他一人全部搞定,我们那时候出不去,外面的气氛太恐怖了,每天就呆在家里等他,他买完菜拎过来就自己在那儿忙活,不用我们帮忙。”那是个焦灼的非常时期,刘强东也才30不到的年纪,更别说比他小几岁的Peter了,小河沟都还没经历过呢,一条沟壑就横在了面前,大家都很苦恼。绝境之中,有位同事提出来,客户不能见面交易,为什么不通过互联网交易呢?这样就不用面对面了。于是京东多媒体员工开始在网络上发帖子,推销光盘,在CDbest这个论坛上,版主留言说,京东多媒体是他认识的唯一一家不卖假光盘的公司。5年的正品坚持,5年的口碑积累,换来了版主的一句话,才有了21名网友的初步信任。由此,京东迈出了线上零售的第一步。前些日子刷屏的“地板和闹钟”的故事就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半年后,刘强东又突发奇想,决定做个独立网页卖产品。那时候京东多媒体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都没有,但是他们丝毫没有却步,非常符合当下火爆的一句话或者说一种态度:干就完了!“老刘一直是急性子,上线独立网页,他自己定的时间是两周。这个时间,说实话,放在现在都不太容易实现,更何况我还不是做专业干这个的。现在上线一个系统或者应用大家会讲评估呀、排期呀,那时候饭都要吃不上了,根本不可能考虑这些,心里就想着这可能是我们的一条出路,就得做,没有时间犹豫!从我年来到这儿,老刘就一直说,没有什么事儿是做不了,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我听,我也深信。”经常有人调侃京东的基因非常的直男思维:直接、硬朗、缺乏美感,如果你近距离接触过刘强东、接触他的这群兄弟们,一切就都解释的通。在那个火热的电商井喷的时代,半分的优柔寡断,半分的摇摆,半分的喘息后果都可能都是跌入万丈深渊。你愈发会产生一种感觉,京东真正硬朗的东西叫信念。就这样,Peter靠着自学,12天就上线了京东多媒体的第一个独立网站,确切的说是独立网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