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经营模式
拥挤的客流
14号,北京大红门早市正式关门
16号,熟悉的“大红门”又开业了
这次是在——沧州!
店家抱团来沧州,再造一个“大红门”
上午10时许,沧州明珠商贸城早市西区内,每条通道都满是连续不断的人流,拉着小车,拎着装满服装的黑色塑料袋,不停的扫探着货物。撕胶带打包的声音此起彼伏。
7月31日李美芳才结束了北京大红门早市的生意,如今的她已经开始适应在沧州的生活。6点上班,忙一上午,下午去找厂子拿料子,一天天周而复始。李美芳从年开始就在大红门早市打拼,离开北京有舍不得,也更有希望。
白艳秋是6月底离开北京大红门的,早市关停公告一贴出来,她就着手关停了大红门那一摊儿。在沧州早市,她秋装备的货比往年在北京还多。“市场吸引客流的工作做得好,准备开业的时候就看着人一天天地多。”白艳秋说,真正过来了就实心实意的干,希望在这里蜕变一次,做得比在大红门还好。
随着北京疏解步伐的加速,各个承接地也在各显身手吸引北京商户。今年3月开业的沧州明珠商贸城C座早市就迎来了家大红门早市商户,商户臧女士就是那批来的沧州的。
“虽然之前的走货量还没有赶上在大红门,但是赚的比大红门多!”臧女士坦承,市场的培养需要时间,但是沧州明珠给予他们的优惠以及地区低廉的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让他们的生活舒适度远远高于在北京。“我们经营的是中青年女装,一直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在北京的厂子,因为各种减排措施等,生产难以保证,去年年底本来是我们最火的时候,但是生产难以上正轨,产量下降了15%左右!”
臧女士说,市场的大环境让他们迫切的希望外迁,最终选择了沧州,厂子已经开始生产,销售也比较顺畅。
“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市场,还是一条龙,现在又来了多商户,我们这多人抱团来了沧州,再造一个‘大红门’。”
已有余家北京商户在沧州经营
许多大红门商户像最初聚集到大红门一样,亲朋好友一起涌入沧州,过渡性厂房保证生产,开通免费拉客班车,培育期提供免费物流,还有教育、住房等相关配套政策及时落实,有效避免了商户回流现象。
今天上午的开业式也吸引了众多还在观望的北京服装批发商户,不少没有抢上这个摊位的北京早市商户,已经把视线瞄向了明年元旦开业的二期早市。
除此之外,目前已经有多来自北京的服装生产厂家在沧州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提供的周转厂房内开工生产,百家拿到土地证的厂家也在今天上午集体动土开始建设自己的厂房。
全产业链承接北京服装产业,从面辅料到加工制造,批发零售,再到包装物流,北京服装产业所集聚的要素都出现在了沧州,“把布料直接做成衣服”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已有余家北京商户选择在沧州经营。
来源
北京城事
文字/图片
北京晚报记者孙颖
编辑
李怡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