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事记
欢迎
瑞幸的亏损有多大
一、悠享店——瑞幸咖啡(望京SOHO店)
1、环境
面积约平米,室内装修以蓝白色调为主,加上性冷淡风的水泥色,窗边有一排长桌,里面有6个小圆木桌,共20多个座位,提供充电和wifi,网比较慢。
2、服务
可以在瑞幸咖啡App或者
瑞幸的对手真的是星巴克吗?NO!
瑞幸一直官宣自己要改变咖啡行业:
第一个“改变”:高性价比改变咖啡的消费观念。瑞幸想提供一杯品质好高性价比,大家都容易消费得起的咖啡。比如行业内30块的拿铁瑞幸卖24,同行卖27的美式,瑞幸卖21。从价格锚定来看,这对标的就是星巴克。
但实际上,通过2折券、5折券,实际上瑞幸的价格在十几元左右,价格锚定的是7-11,全家,便利蜂的咖啡。
第二个“改变”:速溶咖啡在中国占84%的市场份额,一些自动咖啡机不用纯牛奶和优质咖啡豆制作的咖啡,质量跟速溶咖啡的质量也差不多。而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是天壤之别,瑞幸就是要改变绝大部分消费者喝速溶咖啡的现状。
但实际上,对速溶咖啡的升级,第一棒是在7-11手上,7-11的咖啡使用的豆子不差于瑞幸,甚至咖啡机品牌型号一模一样,另外牛奶可能还优于瑞幸,因为7-11有冷链配送。
所以从价格锚定和产品升级锚定上,都是7-11、全家、便利蜂这样的便利店,从来不是星巴克。
如果这还不够直接,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我们来分析一下瑞幸的主打客群。
关于这一点,之前有媒体的朋友详细分析过,瑞幸真正的客群是企业用户。因为这位媒体朋友做了一个实验,找两个同事分别注册了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结果企业用户刚注册完不久,瑞幸客服就主动打电话过来向同事确认信息,并说企业用户的审核期为一周,到时候会有客服电话通知,请耐心等待。
另外,事实也是,不管是瑞幸咖啡的
瑞幸不可能成为中国版的7-11
年伊始,瑞幸公开计划再开出家门店。到年年底,将总门店数量提升至家。官方预计随着门店的增多,外卖的比例会降低,自提更方便了,用户到店面自提也增加了额外消费的可能。
于是,有人分析说,“瑞幸咖啡会成为中国版的”,因为瑞幸可以卖简餐鲜食啊。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条路是否可行。
如果卖咖啡+咖啡饮料+简餐鲜食,瑞幸满足的是什么样的消费场景?答案是,商业社区的早午餐。
那么现在谁是商业社区早午餐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便利店。
蛋解创业曾经详细测评过7-11、罗森、便利蜂等便利店,在便利店是一个低毛利更低净利的行业前提下,7-11之所以能够在长达几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保持神一般的利润结构,得益于它在鲜食领域的供应链打造,7-11在日本集合了1.8万个门店、个工厂、个配送中心,能够实现最多3次补货。
正是因为餐饮的毛利能达到60-70%,所以我们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北京的连锁品牌便利店,都会闻到饭香和咖啡香。
如果,瑞幸是要和它们抢占商业区的早午餐市场,可不容易,这条路线正是7-11等新型便利店的核心壁垒。便利店行业的本质是一个极其复杂完整的物流供应链配送体系,瑞幸短时间内不可能有。
相反,7-11、全家这样的便利店卖咖啡更有优势。
年,日本的7-11在旗下1.5万家便利店推出现磨咖啡品牌——“SevenCafé”,上线一年即卖出4亿5千万杯,甚至还带动日本咖啡市场在当年增长了4%。
全家湃客咖啡负责人陈玮跃年底透露,湃客咖啡的销量已经排在了集团0多种产品的前三名,最新目标是在财年能够卖出1亿杯咖啡。
这个数字与烧钱猛如虎的瑞幸相比如何呢?
年1月14日,瑞幸咖啡在官方公号上宣布售出杯量达1亿。
可以说,在雀巢这只老虎嘴里夺食,便利店要厉害的多。
那么,等待瑞幸的是迷局吗?或许是败局。
要看我们以什么角度什么结局为终点,如果以上市退出为终点,瑞幸的结局要看资本的力量;而如果以消费者的选择和盈利能力来讲,瑞幸还需要很多钱来烧,或许已经看到了败局。
瑞幸只是从估值上对标星巴克,而从品质和价格上锚定的从来都是7-11这样的便利店,它们是和雀巢抢占速溶咖啡的市场。在单店无法盈利和卖咖啡巨亏的的情况下,瑞幸如果通过加入简餐和鲜食来满足商业社区的早午餐问题,又不是相对成熟的便利店业态的竞争对手。
就算疯狂的开店,和存量的咖啡馆与便利店竞争,瑞幸就算出高租金也无法获得更好的点位资源。完全靠补贴刷出来的流水,没有利润的支撑,一旦出现问题,结局就是疯狂的关店,拥有同样属性的连咖啡目前的情况或许就是瑞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