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六年级的学生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抽象的物理知识,而且也能较为安全地操作低压电路。同时,有很强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
课程目标
1.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2.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3.理解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形成了阻挡物阴影的原理。
为达成上述目标,课程以制作投影灯为任务,意在让同学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影子的形成,同时掌握简单串联电路的搭建;
最后,根据投影灯进行故事创作,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策略
1.情境引入
教师首先营造情境,启发同学们从生活中提取出影子形成的经历,从而激发对制作投影灯的兴趣。2.任务引导
以制作投影灯为主题,使得整节课的机构高度融合和统一。3.合作学习
动手任务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本节课引导同学们进行合理分工,并鼓励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任务。4.文理融合
本课程不仅是一个科学小制作,还渗透了物理原理的掌握和故事创作,利用同学们的文学创作热情,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教学环境和资源
灯泡1个、导线2根、灯泡座1个、电池2节、开关1个、灯笼穗1个、中国结绳3根、软卡纸3张、硬卡纸3张、胶带1个、双面胶1卷、镂空木片(心、南瓜、方、太阳、云、三角、星星七种)4个/组(每种形状一个)。
教学过程
1.任务概况阶段
教师首先用各类影子的图片做导入,引导同学们思考影子产生的原因。随后,布置任务。同学们需要在课堂上制作一个投影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墙上投影出各种形状(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图案,也可以自行进行改编),并且根据图案进行故事创作。
2.任务准备阶段
首先学习实验的材料,了解投影灯工作的基本原理,也学习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安全事项。随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思考,体会改造图案的方法,并且理解投影灯的美观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绘制自己的设计草图,并且创作自己的故事。3.任务执行阶段
同学们制作自己的投影灯,并且用自己的投影灯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进行自己的收获分享。评论
本课程特色是文理融合的STEAM教育课程,将物理学原理、工程技术同文学艺术联系起来,同学们制作灯箱的积极性非常高。来源:百度文库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