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蒙春梅通讯员肖静
人物简介:
潘厚胜,男,现年34岁,湖北黄冈人,本科学历。年7月入职富士康集团,先后于鸿准、D次集团设备开发部门任职,均从事机械设计工作。
所获荣誉:
1、年第4季度荣获DT(II)星创工厂技能比武大赛亚军
2、年带领自动化团队荣获武汉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3、年荣获“富士康之星——创新之星”称号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年“富士康之星——创新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潘厚胜对待创新就是如此。从年入职龙华富士康至今,他辗转三座城市四个园区、从事过检具开发和生产自动化工作,把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目前,在武汉园区NewPCEBG事业群ATD/自动化技术部从事自动化设备及机械设计工作的他,正带领团队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
小小少年爱思考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潘厚胜从小就喜欢观察和思考,尤其喜欢做数学题。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时不时出题考潘厚胜和弟弟。弟弟年纪小比较贪玩,可是潘厚胜能一动不动地趴在桌子上思考一两个小时,直到想出答案为止。对于儿子的聪明好学,潘父深感欣慰,也总是及时给予奖励,激发孩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上初中后,潘厚胜便年年参加校内外的数学和物理竞赛,屡屡获奖。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高考时,他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三峡大学,学习的是他感兴趣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潘厚胜这种“好解难题”的性格似乎与生俱来,并且一直贯穿于他的职业生涯。年6月,从三峡大学毕业的潘厚胜仍然留在宜昌。通过校招,潘厚胜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三峡项目部,成为一名设备安装技术员。然而,只一年光景,他便选择了离开这里。原因很简单,这份工作与自己热爱的专业不匹配。他毅然决然选择去那个更具有挑战性的城市——深圳。
“当时的富士康在深圳处于巅峰时期,一度是大家挤破脑袋想进的企业。”潘厚胜说,在人才市场,他看到一大半的岗位需求都来自富士康。年7月,他在人才市场投出了4份简历,其中龙华和观澜富士康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有更多熟人的龙华。入职后,他被分配到鸿准iPEG制造总处光电检具开发部。孰料,仅一个月后,他所在的部门便搬迁至观澜园区。
小试牛刀赢口碑在观澜园区光电检具开发部实习期还未过,主管便给初进部门的三个新人送上了一份“见面礼”。别人都觉得这是一次考验,潘厚胜反而觉得求之不得——他等待多时的“磨爪子”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当时,正值iPhone二代的生产高峰期。主管要求他们拟订一套检测iPhone二代后背壳卡扣高度尺寸的方案,该方案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收回成本,而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半年。这对许多资深工程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对三个新来的“毛头小子”而言,更是一道“超纲”题。但潘厚胜对这样的挑战却甘之如饴,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抱怨不迭,而是很快进入到战斗状态。他认真翻阅了大量之前的设计案例,从前人的方案中寻找经验和灵感,再根据量具的检测原理,用最低成本的办法去攻克难关。最终,其他同事的方案虽然能够满足功能要求,但成本高达14万元;而潘厚胜结合通止规的原理,将成本控制在0.6万且满足了检测要求,节省人力10人/天。初战告捷,他大获主管和同事的赞赏。
六个月实习期过后,主管找潘厚胜谈话,他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所有新人中最好的。主管对他说:“知道我为什么最看重你吗?你经验最少,但身上有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肯钻研,懂创新。”
“我们是研发单位,创新就是我们的生命力。”回想起刚入职的岁月,潘厚胜觉得,他一路走来取胜的秘诀除了努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创新力。一谈到创新,他的脸上就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年,A客户要求对大量苹果手机的长度及平面度尺寸进行全检。这个案子最大的难点是:若使用传统检测设备,可能会使产品刮伤率直逼%;若使用先进的非接触式检测传感器,价格非常昂贵,平均每个检测点位成本为3到5万元,整机高达40多万元,而单个尺寸全检设备费用高达多万元。所以,要想两全其美,必须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非接触式检测设备。
“我知道这是一座大山,但是我必须翻越它。”潘厚胜查阅了国内外的各种检测资料,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他只得尝试全新的方式,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他利用对射光线遮光量来检测产品,使得整套检测设备造价低于2万元,单尺寸全检节省近万元。这一设备“横空出世”后,迅速得到各方的高度认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
心无旁骛谋改善年,为了平衡好工作和家庭这架天平,潘厚胜决定申请调回武汉园区。偏偏这么不凑巧,武汉园区当时并没有这一方面的人力需求。于是,他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曲线救国”道路:先申请调到烟台园区,进入DT(VI)设备部,从事自动化设备与机械设计的工作。半年后,DT(VI)设备部搬迁到武汉园区,与武汉园区的DT(II)设备部(现为ATD/自动化技术部)合并为一个部门。
从检测单位跨界到生产自动化部门,潘厚胜才真切领会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深刻含义。自动化涉及制造流程的方方面面,而各个工艺流程的自动化设备林林总总,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不同的逻辑方式去思考,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工作中需要多观察,多思考。”通过观察,潘厚胜发现园区涂装厂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在涂装工艺中,一些不需要喷涂的位置需进行遮蔽处理,不但工作量非常大,人力耗费也很多。接手这个项目后,潘厚胜开始琢磨如何才能把这部分人力全部节省下来。
空想不如实干。潘厚胜几度深入现场,并与需求方开会研讨,虽然讨论出来的设计方案不下十版,但都不能满足产能要求。越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潘厚胜越是来了精神。“那时的我仿佛被困在一个笼子里,老想着用什么方法才能成功‘越狱’。”潘厚胜笑言,那段时间他连走路、吃饭都在思考如何实现遮蔽工站的自动化,甚至做梦都会梦到开会讨论解决这个问题,整个人像是魔怔了一般。同事因此还开玩笑说:“你这样子,真像一个怀揣心事的小姑娘。”
“我一直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经过潘厚胜不懈的努力和尝试,他发明出胶带快速等分机,该机器能够代替人手,快速剪切出所需长度的胶带。经过实践证明,该设备既稳定又能满足产能。而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胶带自动对接机,真正实现无人化生产。“此设备已在武汉园区全面导入,累计节省人力86人,实现了节省人力11%的目标。”潘厚胜骄傲地说。
屡败屡战克难关“对潘厚胜我从来都很信任,因为他总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最难得的是,他总能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idea,然后用实际行动把想法变成现实。”直属主管方寒冰专理对于潘厚胜的赞赏溢于言表。
年,涂装厂反映:在给一款盒状产品内侧贴附仿形模形帖时,因内侧贴附空间狭小,出现精度难以达标、耗费人力且效率低下等问题。潘厚胜接到任务后,赶往现场仔细观察,对产品制程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方案:既然产品成型后贴膜难度高,是不是可以在产品冲压成型前贴膜呢?这个想法得到了黄军经理的大力支持,但涂装厂无法完成成型前贴膜的工艺,这一任务需要移交给冲压厂。于是,黄军经理亲自出马排兵布阵。在大家的协同配合下,潘厚胜的创意很快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工艺变更后,不仅贴膜成本降低了95%,产能也提升了6倍有余。
但是,看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潘厚胜也有陷入僵局、一筹莫展的时候。年,他便面临这样的局面:D客户产品在冲压生产环节,有一颗物料设计了人工攻牙工序,每台攻牙机的产能只能达到PCS/H,模内攻牙的方案行不通,其他攻牙方式无法满足产能PCS/H的要求。潘厚胜与“模内工位不足,无法在线攻牙”这一拦路虎打了长达一年的持久战。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吃透问题。”潘厚胜坦言,自己对于该物料的冲压模具相当陌生,只能深入车间,与它先“认识认识”,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不厌其烦地向现场模工和制工请教,带着“空杯”的心态学习生产中每一个制程的细节。
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潘厚胜发现,之所以半年过去了这一问题的解决仍然没什么进展,原因可能是他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如同钻进了一个死胡同,无路可走。于是,他找到冲压厂的厂长,协调召开内部专案会议。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在此过程中,潘厚胜逐渐找到了主方向——采用P+P中间攻牙的模式。就在他为这一进展感到惊喜时,与会的同事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无奈,潘厚胜只得再次走进车间,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然后再召开会议检讨。在反复召开多次会议、多轮讨论修改后,方案终于定型。最终,冲压生产环节成功导入了P+P中间攻牙作业模式,解决了模内工位不足无法在线攻牙的难题,实现了不占用模内工位、产能与P+P匹配的攻牙作业。
“说实话,当时业界还没有这种做法。我们没有任何参照物,完全靠自己摸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潘厚胜和他的团队在各种考验面前越挫越勇。年,潘厚胜带领的自动化团队荣获武汉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痴迷创新结硕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年,为响应集团转型升级的号召,潘厚胜带领团队设计出desktop全自动组装线。“一直以来,组装厂所占人力比率较大,如何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力一直是我们比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