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山,玩转时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大明

这几年,“文创”这个词儿,火了:年,中国台北故宫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走红,销量超过18万卷;年,故宫博物院文创商店正式上线,苏州博物馆推出的“秘色莲花曲奇饼干”大热;年,国家博物馆与阿里共同打造出“文创中国”IP线上平台;年,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收入超过10亿元,以故宫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种类突破1万种;年,大英博物馆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甘肃博物馆旗下文创品牌“东方密语”惊艳淘宝造物节……

我省的文创产业,也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将古老华夏文明与现代高新科技有机融合的河南文创产品,连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上大放异彩,广受业界好评;中原大地上的一件件文物和艺术珍品,也正渐渐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从馆藏走向大千世界,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省内一些文创园区,也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为什么做文创?文创怎么做?文创产业的未来是否被人看好?近日,记者走进省内的博物馆、文创园区和文创公司,采访多位一线从业者,听他们吐露心声。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10月15日,位于河南博物院广场一隅的文创商店,进进出出的游客不少,他们或仔细地阅读着摆放在每件产品旁边的“文物名片”——上面有原型文物的照片和简介,或与同伴小声交流讨论,还不时地询问店员一些问题。不足20平方米的店面里,整齐而密集地摆放着茶具、手巾、胸针、茶垫、手链、鼠标垫、冰箱贴等产品,琳琅满目。

“这个酒瓶的造型来自于妇好鸮尊,采用的是钧瓷的制作工艺。”“这一排矿泉水,瓶子的造型来自于唐代的腰鼓,手握的感觉特别好,您可以试试。上面贴着的‘缘知静安’四个字,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家王铎的手笔。”“这款双联彩陶壶形象的项链借鉴了我国古代的榫卯结构,特别适合情侣佩戴。它曾获得年‘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的金奖。”“这条手链上的纹饰图案来自博物院馆藏文物云纹铜禁,非常精美。”在两位店员的介绍和引导下,顾客们纷纷开始了选购。

“今年6月初,河南博物院文创商店开始正式运营,现在已有多款产品。从第一个月的五六万元,到现在每个月超过十万元,销售额一直在稳步上涨,国庆长假期间更火爆。”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公室负责人宋华介绍,除此之外,还经常会有银行、企业等进行大批量采购。一些产品一上市就成了爆款,比如饕餮造型的小吸尘器,以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壁画为模板做成的镂空书签,“国宝天团·开运牌”系列,等等。

以《四神云气图》壁画为模板做成的书签

宋华介绍:“近年来,文创的最佳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是原创IP,在这方面,河南博物院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让全国各地的不少设计类企业和生产商看到了商机,希望与河南博物院展开合作。“对合作企业进行授权之后,博物院会对产品的设计严格把关,所有产品的文化元素必须要‘正’。”宋华说。

博物院对面的中州国际饭店一楼,有一家八九十平方米大小的“豫博文创馆”,刚刚开业十来天,这也是该酒店与博物院合作的产物。“经营情况还不错,尤其是国庆节长假期间,来选购的外地游客很多。”酒店相关负责人崔义朋介绍,将来,这里还会举办“挖宝”之类的互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小孩子参与进来。

尽管目前只有四名员工,也暂时没有开通网店,但谈到未来的发展,宋华充满信心。毕竟,国家对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钟情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热心人也越来越多。“‘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这句话是我们做文创的初心。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能让河南博物院丰富的馆藏被更多的人了解,为传播中原文化尽绵薄之力。条件允许时,我们也会尽量带动省内其他博物馆搭建平台、多方尝试,为助力河南文创产业发展而共同努力。”宋华说。

“无用之美,才是大美”

坐落于郑州中原区的河南知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供货商之一,也是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独家文创运营商。走进公司,副总经理张女士正在办公室电脑上对一系列文创设计作品进行审视和把关。张女士介绍,现阶段,公司以省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和产品供应为主业。

文创产品,和一般的旅游纪念品有什么不一样?谈到这个话题,张女士做了个简单的比较:在景区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消费者,无论是想为自己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还是买来送给亲朋好友,大都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而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很多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理由,产品自带的文化属性本身就会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庄子《人间世》中的一句话,放到文创行业来讲,就是‘无用之美,才是大美。’”张女士说。

《伏羲女娲高禖图》原图和文创设计图对比

随着博物馆参观群体的日益年轻化,文创产品的设计也越来越倾向于年轻人的审美口味。一个个散发出浓郁古典气息的文物形象,在插画师的设计下也有了不同的气质。“就拿这幅《伏羲女娲高禖图》来说,普通观众或许很难被它所吸引,但做成文创产品就不一样了。”张女士举例。果然,经过加工之后,它的图案变得鲜艳明快,让人眼前一亮。“将来,我们可能截取局部,做成情侣手机壳。”张女士介绍。

目前,知著文化为河南博物院提供的“国宝天团”系列产品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基于文物“兽面纹玉牌”研发生产的“开运牌”更是在国庆长假里成为单品销售冠军。“希望更多有温度、有传播力的文创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让消费者在没有专业讲解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产品感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意境。”张女士说。

当然,文创行业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老家平顶山的小伙儿潘类类,常常受邀为一些朋友绘制文创题材的插画,作为帆布包、手机、贴纸等周边产品的主题图案。“我还在念大学时,有一年暑假去苏州打工,在当地一家书店的明信片上第一次看到了文创题材的插画,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潘类类说,毕业之后,有美术功底的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开始了这方面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今年8月还和朋友一起在瑞光文化创意园区举办过艺术市集。“与南方的一些大城市比起来,我们这边的插画师数量还不算多,将来,希望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参与到文创产业中来。”潘类类说。

“为一座城市,保留一段记忆”

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国庆节前夕,一场为期一个月的郑州城市记忆影像展《我的城市,我的家》,在郑州京广快速路一隅的良库工舍开幕了。余幅照片呈现出这座城市70年来的发展变迁,“老街道、老店铺、老匠作、老吃食、老风物、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系列作品更是抚慰着人们的乡愁。此外,举办方还专门在现场设置了三处旧时光场景,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良库工舍一隅的旧时光场景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

对很多文艺青年来说,“良库工舍”绝不是个陌生的名字。作为省会首家文创园区,良库工舍由郑州良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上世纪的“郑州兴豫面粉厂”工业遗址和周边的老建筑打造而成,目前包括栖棠博物馆、红色钧瓷博物馆、艺术中心、剧场、影视基地、艺术街区和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诸多业态,入驻的文创类企业和团队有多家。走在园区之内,果然“一步一景”,过去与当下碰撞,“非遗”与“网红”并存,也难怪,这里会吸引不少人到此打卡拍照,寻找关于老郑州的记忆。

在一号库——也就是众创空间里,南阳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侯宗娜介绍,园区每周都会组织针对学生群体的非遗传承体验活动,每逢传统节日还会举办不同类型的传习活动。“我们会将课程学习和手作体验相结合,让小朋友们从小接受熏陶,在他们心里埋上文化的种子并逐渐萌芽。园区也会定期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对此进行大力推广,让非遗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侯宗娜说。

“从老粮仓到良库,去‘米’存‘良’,名字的变化也反映出人们从期待物质生活富足到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变化。”良库工舍运营总监王媛媛介绍,自年9月运营以来,良库工舍举办了多场次的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公众的文娱生活。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这类文化创意项目不啻一座城市的“精神后花园”,对于提高生活品位、激发生活情趣、健全生活心态以及促进“文商旅”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是奶油,将来可能就成了面包”

这几年,在一些高校、商场和著名景区里,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个文创商店品牌——豫游纪。这两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豫游纪也分别凭借“文化魔方体”“艺术绢盒”惊艳全场,连获“优秀展示奖”……

游客在豫游纪“艺术绢盒”中选购产品

在位于郑州郑东新区的豫游纪企业总部,记者见到了品牌创始人高公璞。“物质富足的新时代里,很多物件儿的存在已经不再基于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而倾向于满足情感性需求。文创产品也是一样的。”在他看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审美的需求日益提升,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也拥有了比以往更大的价值。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创产品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不是‘大熊猫’,它不仅是需要被保护的,而更应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创行业,也应该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存在。”

谈到正在到来的5G时代,高公璞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文创产业借力于新兴技术手段,肯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但归根结底,它的内容和精神内核是不会变的。对这个行业来说,技术不是一种改变,而是一种丰富,一种包容。”他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内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都会使以前的地域文化差异和人们的认知差异逐渐消解,也正因如此,省内文创产业更应该紧跟时代的热潮,而不是找借口让自己“慢一点”。

“文创产品目前相对来说或许还带有一些小众色彩,但总有一天会成为一种‘刚需’。”高公璞说,“现在它是奶油,将来可能就成了面包。”

的确,质感、故事、体验……凡此种种,本都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业内专家认为,在普遍提倡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全域美学的当下,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如何让文化借助于科技力量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如何在文创项目开发的浪潮中保持独特的气质,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并不是一个文化传承加商业运作的简单社会故事。让古老的东西鲜活起来,让传统的东西时尚起来,让每个人“把历史的记忆带回家”,并不仅仅是一个梦。

洛阳博物馆根据文物制作的表情包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创产品

文:胡建武李朋波

作为普通消费者,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对“产品”二字是不陌生的。但提到文创产品,未免产生另外的期望。

至今,文创产品都没有一个特别权威的释义,一般来说,它指的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生产出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曾经,很多无底蕴、无创意、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也能在一夜之间泛滥大江南北;国民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乏、“创客”权益保障制度和措施的严重滞后,都让人痛心。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好的文创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要能给人们带来亲切感,体现出“文”的软性感染力。文者,纹也,即人们身体和生活空间的装饰,要让人感到愉悦。初看到“故宫口红”,大部分美女会觉得是自己的“菜”。为什么?因为它带来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没有古与今的距离,只有古与新的碰撞,皇家嫔妃和民间闺秀在这里“相遇”了。这样的产品中,包含有我们平凡生活的某种映射。这种映射,就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认同。

其次,要能够带来惊喜,体现出“创”的高明。文化,大众相通;创意,却有着无限可能。好的创意,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一个“创”字,代表的可以是没有见过的新场景,可以是某个物件儿代表的新意向,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带来的新体验。“创”的成分不一定非常高,但必须要有。

还有,好的文创产品,最好带有一些实用性,制造出“遇”的缘分。洛阳老君山上的道教建筑群“金顶”是现代建筑的经典,聪明的老君山人把它做成了儿童积木和折纸,变成了益智玩具,融入研学课程,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建筑之美,因此受到热捧。归根结底,产品还是要被人拿来“用”的。

当然,无论是形而上的美学需求,还是最基本的日常功用,都在不断的升级和进化中。这里面学问很大,值得好好研究。

(本版图片均由被采访者提供)

《河南日报》年10月18日30版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