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药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325/4360269.html
不要让孩子过度接触电子产品,这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已经是一个共识了。可是,有很多爸爸妈妈需要工作,孩子只能交给老人。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想看电视就看吧。
我的婆婆总是说:“为啥不让看电视?孩子看电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不看电视就会变傻了。”我和爱人给她解释说:“看电视能学到知识,我不否认。可是长时间看电视,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专注力不好,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非常吃力。”
婆婆听了,吐吐舌,又说:“不看电视,让他干什么去呢?他在家里自己不玩,我总不能天天带着他在外面吧。我做饭的时候只能给她看电视。”
这个问题也让我身边很多妈妈苦恼,孩子和老人在家里,不看电视就闹。不玩玩具,更不会看书。
孩子沉迷于手机,对玩具不感兴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1
首先,父母们要认识到,孩子沉迷于电子世界,责任在自己。
去年,有个10岁的小女孩说:“孩子沉迷于电视和手机,应该是父母展示的世界有问题吧。想象这个世界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真实的世界,另一个是由电子屏幕组成的世界。如果现在孩子在电子世界里,那么父母就要把真实的世界弄得有意思一点,慢慢地把孩子拉回来。”
其实,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非常乐意帮家长做事情,给他一根黄瓜,他能洗20多分钟。
所以,父母们在家可以多带着孩子做家务,示范给老人看。
爸爸妈妈扫地,让孩子帮着拿簸箕。
爸爸妈妈洗衣服,让孩子也跟着一起玩水。
爸爸妈妈摘菜,也给孩子一两颗,让他学着做。
爸爸妈妈做饭,厨房不能进,可以让孩子在厨房门口摘菜、洗菜。
……
也有的妈妈说:“我做饭,孩子洗菜,一会洒了一身的水。”我想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怕孩子着凉,可以给孩子温水。再说,就你和孩子俩人,你需要做什么大餐吗?
2
其次,从长远考虑,父母要教会孩子面对独处的时光。
昨天入手一套书——《瓢虫仙子成长故事》。这套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亚马逊五星图书。适合3-8岁儿童阅读,书中主人公的一些做法,可以教会孩子独处。
1、在大自然中学会独处。
《瓢虫仙子》的主题是“想象与独立”,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
一天早上,打扮成瓢虫仙子的露露想跟哥哥一起出去玩棒球,可是哥哥已经约好了朋友,还嫌露露小,不愿意带她。
露露一开始在屋里转来转去,找不到任何事情可做。
无聊的露露在书架前开始找属于“瓢虫”的字母“L”,找到至少有59个。接着她给自己种的鳄梨浇水,还拿出尺子量了量,看看有没有长高。
接着,露露来到了后院。
她先是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翻阅石头“山”,于是露露帮助蚂蚁将石头搬走了,这样蚂蚁就可以畅行无阻了。
一个小水坑,露露把它想象成住着大鲨鱼的水塘。瓢虫仙子可不怕,两三步就跳了过去。
一堵又破又旧的石墙,露露捡起掉下的石块,把它们重新摆回石墙上。墙变高了,也变结实了,成了一座绝佳的堡垒。
横躺在草地后面的大树拦不住她,瓢虫仙子露露沿着树干一路蹦蹦跳跳,一次都没有掉下来。
露露躺在草地上,感觉温暖的阳光正轻抚着她的脸庞,她知道自己一点也不小,刚才那些事情——找到59个字母“L”,帮助蚂蚁,跳过有“大鲨鱼”的水坑、堆出绝佳的堡垒,穿过大树平衡木——都是靠她自己办到的。
于是露露发出一声欢呼:“瓢虫仙子绝对一点儿也不小!”
体会到独处的乐趣,露露跑上山坡,爬上苹果树的枝头,听麻雀唱歌,听蓝松鸦叽叽喳喳。她觉着自己有整个世界那么大。
大自然,不仅可以给予孩子独处的力量,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项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论和分类的能力。拥有这项智能的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
作为父母的我们,读到这里,相信你迫不及待想和孩子来一次郊游吧。去听听麻雀的叫声,去有“野兽”的树林中探险……孩子在自然中培养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激发出的好奇心,对于学习有助益。
《瓢虫仙子的成长故事》一套有7本书,在《瓢虫仙子和狗狗宾果》《瓢虫仙子和一场好大的雪》《瓢虫仙子去海边》《瓢虫仙子和虫虫小分队》《瓢虫仙子和大黄蜂》这四本书中,我们还可以和露露学到更多的在大自然中玩耍的灵感,既适合独处,也适合朋友相处。
2、在家里开启探索之旅
《大黄蜂的奇妙冒险》这本书的主题是“对立与合作”,其中山姆“过家家”式的冒险故事也可以教会孩子如何自己玩耍。
书中山姆变身大黄蜂,想象不倒翁变成海盗,玩具恐龙变成喷火龙,小花猫变成长着长长牙齿和利爪的狮子,玩具机器人变成进攻的外星人。大黄蜂智斗海盗、喷火龙、狮子和外星人,山姆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女儿六岁了,虽然也喜欢看电视,但是如果我不让她看,女儿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她很会玩。
几张餐椅摆在一起,上面盖一条毛毯,这就是她的“帐篷”。她可以在里面睡觉、看书、拼图……
在手上套上一双鞋子,四肢着地,学猫咪走路,她也能乐此不疲地玩半个多小时。
一堆玩偶排排坐当“学生”,她当“老师”,一会儿有板有眼地上课,一会儿又严肃地教育调皮的“学生”,那认真的样子让我忍俊不禁。
3
读到这里,相信你一定明白了,让小孩子学会独处,想象力很重要。孩子给自己想象出一个美丽有趣的场景,他才能沉浸其中玩耍。
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这件事情上,我有一些方法是我一直在用,并且非常有效的。
第一,相比培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最重要。
有一次,我大女儿抱着她心爱的布娃娃对奶奶说,布娃娃饿了,需要喂奶。奶奶说:“布娃娃不会饿,喝啥奶粉。”我看到女儿脸上的着急与失落,赶紧把她搂在一边说:“妈妈好像听到你的布娃娃肚子咕咕叫了,看来她真的饿了,我们一起去给她冲奶粉吧。”女儿高兴地手舞足蹈,很认真地看着我冲奶粉,然后她喂给布娃娃喝,喂完奶还给布娃娃拍拍嗝。后来家里有了妹妹,大女儿总是像一个妈妈一样照顾妹妹,给妹妹擦嘴,逗妹妹玩,喂妹妹喝奶。每当我做饭或者洗衣服的时候,把小女儿教给大女儿,我非常放心。
第二,“瓶子不是瓶子”
这个游戏是我从“泉灵的语文课”中学到的。我和女儿们,每人手拿一个瓶子,轮番表演。先说“瓶子不是瓶子”,然后表演出这个瓶子所代表的事物,可以是苹果、香蕉、手机、自行车……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表演能力。
第三,过家家。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过家家,就是你从小玩过的过家家。
我每天都要陪着孩子玩至少15分钟到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会把手机送入“养机场”,静音,专注地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
我们经常一起玩“医生救治病人”的游戏。
我当感冒的病人,闺女是医生。
她会拿着铅笔给我量体温,把牙签插在吸管上给我打针(注意安全),爸爸的皮带是“听诊器”。
有一次,我说:“我感冒很严重,需要输液,请小医生给我输液吧!”
在之前我们没有玩过“输液”,所以她俩不知所措。
我就给她俩简单说了一下,又从网上找了一个视频给她俩看,很快,我就成了一名“被输液”的“病人”——保温杯挂在衣橱的挂钩上,充电线是“输液管”,牙签贴在手背上是“针头”,她俩还把我的手用胶带缠了一圈。
大闺女很喜欢这这个游戏,从五岁开始她就说,她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每次她感冒的时候,都很认真地看我给她冲药,每一样药叫什么,有什么用,她都要问。她说,医生不仅要会打针,还要会开药。
4
想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们那就学会把这个世界的有趣展现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