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6平米公寓一个人旅行领就业补

北京儿童医院手足癣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210410/8833734.html

半岛全媒体记者吕华(署名除外)

如果能够找到另一半,谁也不想自己一个人。

在中国,有万人正在独自生活。他们是住在6平米的单身公寓里,仍然向往诗和远方的“梦想家”;是关起门来就能放飞自我的“自嗨体”;是用手机记录下一日三餐的“美食博主”;还是裹着浴巾塞着耳机一个人蹦迪的“赛博朋克”……

孤独与自由、追求与无奈,在他们的心里复杂地交织着。

本期,我们从千万人的“独居江湖”里抓取了一些瞬间。此刻,若你也是一个人,希望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共鸣的慰藉,温润孤独的灵魂。

我在包里藏了一把刀

晚十点,对面房间的歌声停止了,当主播的女孩下播了;一小时后,楼上的孩子终于不再满屋子奔跑,隔壁房间的情侣也停止了争吵;零点,走廊尽头的推拉门响了两下,送外卖的小哥哥下班了……张小小在房间里静静听着,一个人生活久了,这种“靠声音推理对方行为”的耳力已经渐渐从“无聊”变为了“本能”。

张小小是某餐饮公司的HR,平常工作朝九晚五。她住的地方位于青岛老城区,是一座28层的独栋公寓,每层住着30户人家,大部分都是独居青年。公寓的隔音效果很差,远在走廊另一头的声响仍然犹如“现场直播”。

“我习惯把周围邻居的情况都摸一遍,比如他们的职业、作息、习惯、甚至是脾气等等,这样我一个人生活在这里才会比较有安全感。”张小小不是一个怕吵的人,这一点倒是有利于培养她爱推理的兴趣爱好。

和很多独居女性一样,“安全感”是张小小租房的第一考量。为了安全,她会在每次搬家后的第一时间换一把密码锁,再在门口安装一个报警器,即使这会花费掉她半个月的工资。

“钥匙要从门内插在门锁上转两圈,猫眼最好也用胶带黏上;门口要摆放一双男士拖鞋,阳台上要时不时晾晒一件男士衣物;外卖的地址最好填你的楼下,然后再编造一个男性化的姓名……”谈起独居的安全常识,张小小如数家珍。可有时候,即便是安全措施做了“全套”,她依然会在半夜因为一丁点响动而突然惊醒。

“我一个人不敢睡得太死,一有点动静,就会梦到房间的门忘记锁了,或者是夜里有人进入了我的房间。”张小小自嘲,“你看我这样像不像是得了被迫害妄想症?”

事实上,张小小并非杞人忧天。危险与安全的距离,往往只有一门之隔。

作为广告公司的美编设计,加班是肖雯的工作常态,原本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而选择独居的她,最近却因为一些毛骨悚然的事情不得不重新考虑找人合租的必要性,“有一次加班到夜里十二点回家,发现钥匙孔被灌满了胶水,一开始我以为是邻居家小孩的恶作剧,就没太在意。但是隔了几天又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上网一查才知道这有可能是小偷在门上留的标记,他们是以此来判断我的作息。”

肖雯的家

从那之后,肖雯就对“门”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每次回家,开门之前都要做一下心理建设,“心里老想着一开门小偷就站在我的屋里,也怕听见敲门声,总觉得是小偷找上门来了。”

受够了每天担惊受怕的日子,肖雯最终选择搬家,“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我还是得一个人加班,一个人走夜路,一个人回家。”

的确如此,独居女性比独居男性生活得更加小心翼翼。《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杂志曾经做个一个调查:同年龄段,所有男性的力量都大于女性,男性握力的下限和女性握力的上限重合。男女力量的悬殊,这份上天给予的“不公平”,是每个女性不得不接受的“无奈”。

一个人去游乐场的肖雯

去年刚毕业的郝婉,是一家教育机构的课程顾问,初入社会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漂亮面孔和姣好身材会成为招来危险的“定时炸弹”。

“我曾经遇到过一名男性,每天下班后都在相同的路口堵我,一开始会跟我聊叫什么名字啊,能不能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