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绵延1.3公里的雨污合流线,一个承载市井生活的铁路菜场,一群矗立在老码头上闲置多年的龙门塔吊,上海城市中有许多被遗忘的线性空间,经过改造后变成了市民休闲打卡的立体公园。这样的案例不禁让人想起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上第一座高线公园。
21世纪初,纽约市中心有条荒废的铁路货运专用线,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后来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改造修复成了贯穿曼哈顿的空中花园走廊。高线公园(HighLinePark)是世界城市公共空间再设计中的经典之作。众多“沪版高线公园”的出现,将为上海城市更新带来哪些“化学反应”?
不只是一座公园
日前,横跨杨浦五角场北侧的“大创智绿轴”项目迎来全线贯通。从大学路出发,沿绿轴往北可依次经过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创智坊、创智农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院区、大创智服务中心、数字公园,最后抵达新江湾钻石连廊。
从形态来看,大创智绿轴和高线公园很像,但它的功能又不只是一座公园。“绿轴串联起了沿线的居住区、商务办公楼、创业园、学校、咖啡馆、餐馆等多种业态。”负责设计绿轴的设计师张易文说,它以慢行交通为主,让白领、居民和学生等人群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穿梭于不同的公共空间。
绿轴南段以居民区为主,北段多为商办楼宇。“过去这里没有共享空间,年轻人都在自己的楼里不出来。”位于绿轴北段入口的尚浦领世园区相关负责人夏冠东说,“绿轴建成后,园区白领可以在公共空间讨论项目,或者到剧院、商场等消费,实现流动共享”。
“绿轴”核心有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数字公园”,这是全国首个数字化户外孵化器。公园外观像一颗种子,中央是“城市舞台”,周边一圈环绕着的“数字盒子”,作为数字化企业展示其应用场景、与市民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绿轴还有连接商业和经济生态的功能。最近到大学路上B站官方授权店打卡的动漫粉丝,逛店以后会沿着绿轴到北段的B站总部参观。而在B站旁边,还有叠纸科技、字节跳动等在线新经济企业,他们通过绿轴实现交流碰撞,白领们戏称:“这里将成为杨浦互联网企业最‘内卷’的地方。”
与大创智绿轴的科创氛围不同,今年9月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示范项目亮相的普陀曹杨新村百禧公园,是一个升级版的高线公园——它在立体空间上分出上、中、下三层,下层是一个半地下的艺术展廊,中层是开放的休闲活动廊,上层是云上廊,能够让人俯瞰整个曹杨新村。“百禧公园最大的功能是缝合社区。”该公园设计师刘宇扬说,这片线性用地的两边分布着曹杨新村11个小区,它过去的功能是农贸市场。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聚艺术展陈、休憩娱乐、咖啡驿站、市集、运动等多种功能的复合体。
定格的城市印记
“沪版高线公园”同样有着城市历史遗存的基因。百禧公园的前身是上海“最长”菜市场——曹杨铁路农贸市场;大创智绿轴的所在地是一段长约1.3公里的合流污水干管,由于污水管线上方区域不可建设建筑物,因此成了没有开发价值的城市“边角料”;而最近在宝山新开出的星空高线公园,原来则是一处闲置的老码头。
位于共和新路号,蕰藻浜南岸的交运智慧湾前身是上海市装卸储运总公司码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老码头闲置,老仓库关闭,七个高达15米的巨大龙门塔吊矗立岸边。如今,龙门塔吊和蜿蜒的挑空高架廊桥,构成了星空公园的主体。
从空中俯瞰,七个龙门塔吊分布位置酷似北斗七星形状。大提琴观景台、古琴湖、3D打印折叠桥、音乐喷泉广场等富有艺术气息的景观错落融于其中,而长度恰好米的挑空高架廊桥又将塔吊及各景点巧妙连接在一起,不仅很好地活化了原有的工业遗存,也定格住了昔日的城市印记。
“纽约版高线公园是在原有铁路基础上修复的,把原来场地内自然生长的植被、锈迹斑斑的铁路设施原样保留了下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说。“原生态的改造,赋予了城市‘边角料’以新的价值。”
刘宇扬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百禧公园现场的情景。“市场被拆除以后,现场就是一片狭长的空地,周边居民当作临时停车场,出入口无人管理。”在一系列负面的场地元素中,刘宇扬团队发现农贸市场商铺和居民区之间的“墙垛子”还在。“这些墙垛子保留了市场的历史肌理,于是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并进行了加固。”来自中国美院艺术系的老师在抹灰的墙面上,以黄铜做成梧桐叶,镶嵌在玻璃砖内,让老墙变成了一个艺术装置。
激活串联多元主体
“纽约高线公园的核心价值是其背后的公众参与。”同济大学景观系教授刘悦来说。大创智绿轴途经数个居民区和10多个楼宇开发商,如何激发和串联这些多元主体的参与成了最大难点。
绿轴周边分布着很多园区,这些开发商平时在引进企业的过程中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但在绿轴这件事情上,却从对手变成了伙伴。大创智绿轴成立了一个“绿轴联盟”,由沿线的企业、高校、社会组织、楼宇组成,每两周开一次会议,交流创意,分担责任。“共同参与开发大创智绿轴,能让资产增值,这已经成为沿线楼宇企业的共识。”
前期,沿线开发商通过共建账户,对绿轴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数字公园是沿线企业户外展陈的天然空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如何确保后续共同运营是很大的挑战。”创智天地园区招商服务部经理李忞予说。
在大创智绿轴的运营上,创智农园或许是一个样本。儿童沙坑、一米菜园、集装箱改造的游戏区……创智农园是居民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为居民搭建了交往和自治的平台。而近年来,它也通过各种工作坊、团队参访等活动自负盈亏,经营收费用于场地建设,同时也为农园招募了越来越多社区志愿者。
“上海的高线公园前期大多由政府牵头建设,在后期运营中能否发动深度的公众参与和自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刘悦来指出,这需要充分激发沿线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放弃竞争,开展合作,建立一个共享的生态。
打破看不见的心墙
“线性空间就像城市里的‘胶带’,更具有连接周边人群的黏性。”刘悦来指出,目前上海有很多新老交替的空间,以及被基础设施分割的消极空间,都可以通过城市更新进行激活。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微更新”和“美丽家园”项目在居民社区里遍地开花,但在小区围墙外、围墙与围墙之间,还有许多小缝隙没有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515.html